77 双姝战,悟暗索

九月木叶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千千小说网 www.qqxs5200.net,最快更新媺之最新章节!

    文学馆在御园东面,隔了一座六角流觞亭,便是宫柳掩映的永昶宫南角。

    小楼十分僻静,檐下植了大片淡紫浅蓝的翠蝶兰,一朵朵盈盈如蝶,在绵延绿锦似的草叶间迎风翩跹,木青色的朝颜花缠援在竹篱上,柔蔓纤纤,花香细细。

    琴丝竹帘低垂着,遮去了馆外眩目的日光,隔成一方荫凉安静的世外天地。

    宁丝印正俯身指点曦华写大字,对面的灵阊双目圆瞪,盯着颂莲,直看得她垂肩瑟缩,双膝一软,就要跪在地上。

    方才,颂莲为灵阊奉茶,灵阊伸手去接,眼睛却看着书卷,便险些碰翻了茶盏,几滴茶水溅在她桃金色绣香玉牡丹的衣袖上,疏忽间渗入,留下几点淡褐色印迹。

    宁丝印性子孤拐,为这几点茶渍重新更衣,在平素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却必要挨她几句训责。

    牛嬷嬷示意颂莲退下,低声安抚着灵阊,灵阊撇撇嘴,怏然作罢。

    宁丝印授课历来如此,先细细讲过一篇书,便要学生都临写一遍,今日讲的正是《大雅·生民》。

    平展皓白的清江纸上,苏媺正写得认真,那字筋骨匀称、姿态舒然,掩去她心底的漫不经意。

    她虽有个“伴读”的名号,但宁丝印却从不关注她,她无需回答问题,甚至无需交功课,直白地说,便是视她若无物了。只不过,这些篇目她已烂熟于胸,闭上眼睛,也能写得分毫不差。

    此刻,苏媺神思飘忽,似馆中银葵花熏炉里的凝神香,有丝丝缕缕的薄荷清气在书案间悠荡,叫人头目清明。

    半个多月前的松子山之战,邸报上无只字片语,因为山南道驻军很稀奇地没有向京城报捷。

    据说,那场仗之所以能胜,是因为有人想了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好计,但这人却不是山南道驻军的自己人,而是西北军中的一位上将军。

    那山南道的首将不但没有为打了胜仗的将士们请功,反而把用此计的下属打了三十军棍,差点激起哗变。最终,是瀛云王将实情上报了景元帝,并力荐那位西北的上将军调往山南道军中效力。

    如今,前朝都已听说此事,但因为山南道首将与东宫交好,而瀛云王此举,虽出于公心,也有夺权之嫌,景元帝不发话,朝廷上下便只敢悄悄议论。

    而秀姀归家没几日,也传回了山南道的消息。

    今年春天,山南道复州的缕金黄芽确实提前了十几日采制,附近州县有跟风的,也有嗤之以鼻、仍按往年时间采摘的,但如今战事提前,这些延后制茶的州县便委实有些被动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小事传得沸沸扬扬:过年时,复州刺史家送给山南首将家的年礼较往年少了些,这位将军觉得吃了亏,竟叫管家找上门去,讨回多送的礼品,两家便有些口角之争。当地人说起来难免夸大,大多当作一桩笑话,听听罢了。

    山南……复州……太子……西北……瀛云王……缕金黄芽……

    百般思绪在苏媺脑海中浮荡飘扬,如春日里轻薄无根的杨花,乱蓬蓬搅作一团。

    直觉告诉她,这些琐碎杂芜的消息里,一定有一根无形无着的线,循着它抽丝剥茧,才能拨开这重重迷嶂,看见那诸般事相的本来面目……

    苏媺想着,手中一管绿沈漆竹笔顿了顿,落笔便有了凝滞之感,耳听一道清冷的声音讥讽道:“苏小姐竟也有这般心浮气躁的时候?旁的字也罢了,只这一字,虽不必写得行云流水,却最是考验人的心性定力,怎么反倒凝涩阻碍起来?”

    苏媺心中微叹:这位宁学士是一抓住机会,便要刺她几句的。她也不去看宁丝印,只看着笔下,原来是“释之叟叟”的“释”字,那最后一竖不够流畅,中间多了一点墨,好似一截圆瘦的指骨。

    她微微一笑,道:“‘释之叟叟’,是说就水淘米,只是米中有沙,便好似心有块垒,如何还能清净平和呢?”

    宁丝印一愣。

    以往她再如何嘲讽,苏媺只是浅笑不语,摆足了谦逊无争的姿态,这般意有所指地对自己的刁难表达不满,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她打量苏媺几眼,冷冷一笑:“我说过,我没什么能教你的,你也大可不必来我这文学馆。但你既来了,我说也说得,打也打得,那案头上的青竹戒尺,可不是摆来好看的!”

    苏媺满腔的心浮气躁,都化作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邪火,看向宁丝印,眸子里有飒然不惧之色:“警之使勿忘为戒,求之有度亦为戒(界),所以,戒后才有尺,是为戒尺!”

    文学馆里一下子静得仿佛入了夜,四目相对,好似茕茕暗夜里的烛爆灯花,哔哔啪啪,炸得人眼皮直跳。

    这番偈语般的对话,涌动着心照不宣的交锋,宁丝印看着苏媺,眼神里有讶异、有不解,还有某种莫名无言的情绪。

    良久,她才恢复神色,冷冷转身,丢下一句:“都歇着吧!”

    文学馆偏殿一向是用来净手更衣、用茶点的地方。

    不大功夫,几张圆棱长案上都铺了五彩织金锦毡,只案上陈设各异,这边是一色的泥金朱红釉雏凤穿花的套碗套盏,那边是满地锦松绿缠枝莲纹四十八大件,两宫间泾渭分明,好似在打擂台。

    灵阊倨傲地坐在对面,身上换了一件大红色雀羽霞飞裙,一脸幸灾乐祸地瞅着曦华和苏媺。

    曦华也有些郁郁不快,垂着头,没滋没味地喝着一碗甜乳子。

    苏媺看在眼里,唇角微翘。

    大概所有人都以为,以宁丝印的性子,苏媺既得罪了她,未来在文学馆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

    “不必为我担心!宁学士虽然脾气古怪,却是个讲理的,所以我才以理服之。日后,我敬着她、远着她就是了,她必不会再难为我!”

    “是么?”曦华怏怏地看了苏媺一眼,却不像往日那般信服:“刚才可是要吓死人!真不知为什么,宁学士偏偏看你不顺眼!”

    是啊,两年了,阖宫皆知苏媺性子宽和沉静,是个再稳妥不过的,但宁丝印每每见她,都是一副冷眼冷语的样子,纵使无事,也要寻了机会刺上几句。

    不少人看在眼里,有的说“宁学士嫉妒苏小姐得了曦华公主的欢心”,也有的说“这不过是宁学士性子古怪的另一大明证”。

    只有苏媺知道其中的真实原因,虽无法宣之于口,却愿意给予多一分包容和谅解,只为了宁丝印是个再中正耿直不过的人。

    一股浓郁沁人的甜香萦绕鼻端。

    早膳时,因为曦华一直拉着脸,苏媺用得也不多,此时也觉腹中饥馁,她将银筷伸向香气四溢的兰花饼,余光却看到婷宜正扬着一张小脸,眼巴巴看着这边。

    她年纪太小,所谓“上学”,也不过是凑人场、混日子罢了,方才在堂上,不大工夫便弄得满手满袖都是墨汁,这会儿也换了件窄衽轻便的小花裙,由奶嬷嬷喂着一碗蜜汁甘酪。

    苏媺和婉一笑,端起放了兰花饼的雁来红小碟,用目光示意曦华。

    曦华看看婷宜渴望的小脸,又见她一脸局促地坐在灵阊身边,蹙了蹙眉,招手唤她:“婷宜,过来!”

    电光火石之间,苏媺突然抓到了那条她一直找不到的“线”。

    这道玉兰饼,之所以有浓郁袭人的奇香,是因为做饼的馅料里,放了来自万年山的御酒——兰花醇。

    去年秋末,在京郊囿趣园,苏媺用几杯兰花醇,从端阳口中套出“西北军中有将领调动”的消息,这消息,正是来自瀛云王。

    难怪,这阵子苏媺每每见到端阳,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被自己忽略了!

    她再也没有心思喝茶吃点心,按捺着心中的焦急望向窗外,只觉得那倾洒在琴丝竹帘上的阑干日影,那么慢,又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