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 我来给它开个光

无境界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千千小说网 www.qqxs5200.net,最快更新灵武:惟我独仙最新章节!

    画符,被清微派归类为营生中,周易多少是有些不服的。

    山医命相卜,除了山是指入山修道,其他哪一样不能做营生呢?

    画符这种操作,明显超凡了,还怎么低调,怎么清修?

    结果他在梦界清微山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块特殊的石头。

    由于境界不够,山下镇总是显得遥不可及,他每日在梦界,主要就是打阴魔。

    说白了就是打磨心性、从去杂念开始。

    阴魔就是杂念所化,将之打杀掉,就等于是回收了杂念所结合的那部分魂力。

    可这个工作随着他越来月熟稔,实力也不断的提高,难度变得越来越低。

    结果就是,原本要花费几个小时,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

    想要再加加班,魂力不允许了。

    战斗是需要魂力的,而他的魂力是有上限的。

    他已经在尝试尽可能的少消耗魂力作战。

    譬如,他近来都不怎么爆气(提灵斩)了,更别说开灵打厮杀。

    然后他就发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意思就是,一旦超过这个限度,不但低效率、耗时间,自己累个贼死,还节省不了多少。

    因此,一味的节约不划算。

    而且,他得留下些魂力,用于演武。

    他的技能熟练度,已经达到了瓶颈。

    炉火纯青就是现在的天花板,再想往上,别说是捷径,能找到攀爬的路就不错了。

    而他综合总结,认为,想要再上,得满足两条。

    其一,念控入微。

    这就仿佛人类的科技体系。

    最先有了度量衡,有了标准,这是一个档次。

    将造物的精准度,普遍提升到厘米的误差内,这又是一个档次。

    然后是微米,车工在车很多设备的内径时,会用道游标卡尺,精确到‘丝’。

    再然后是纳米,纳米这个概念成了很多商品的噱头,纺织品达到这个级别多么保暖吧啦吧啦。

    他的修行也是这样。

    人的身体是一台非常复杂的设备,原本是自动运转的。

    人的意识就像人们使用智能手机般,只管应用,不管背后的运转原理,后台程序。

    然后他通过修道可以调节成手动了。

    但目前还很粗浅,也就管管器官运转,体系运作什么的。

    腺素的分泌,比如肾上腺素、胰岛素、多巴胺等等,精确分泌,他就无法控制。更别说细胞组织。

    无法控制,是因为没有适合的工具。

    这就涉及到了‘念控入微’,以及更具体的炼念成丝。

    想要成丝而不断,得足够韧,足够纯。

    可以借鉴碳管,石墨烯……

    这就靠《归元诀》的修行了。

    当然,也需要他积极的杀阴魔、去杂念,这不是一日之功。

    其二,厚积薄发。

    之前能迅速成就炉火纯青的境界,是因为自身的底蕴,乃至外界的相关信息,起到了示范作用。

    更直白些说,你隐约知晓‘炉火纯青’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有人做到了,你看到了,至不济想到了。

    这就好比一座山,云雾遮盖,但山终究在那里,你的目标就是爬这座山。

    寻常人都是一步步走过去,你想了办法,能跳,甚至能用缆车上去。你靠技术走了捷径。

    可接下来的,却是想都想不出来的。

    就仿佛你到了山巅,还想更上,那就是登天了。

    登天怎么个登法,你不知道,别人也许有知道的,但那是只适合别人的办法,也不会告诉你。

    你没有榜样可学,没有惯例可依,你成了开路者。

    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只能是尝试,做个鸟翅膀,造个滑翔翼,穿个飞鼠服……

    这就叫厚积,等确凿的找到了适合你的办法,叫薄发。

    周易认为,他的薄发,应该是跟‘炼念成丝’一起到来的。

    想要制成又轻又薄,还能密不透风兜住风的材料,起码也得上‘丝绸’,有丝才能成绸。

    他估计,只有道了念如丝阶段,他才能感受到一些现在无法感受的细节,从而进一步改进提升。

    这就好比显微镜观察,倍数决定你能看到什么,以及看的是否清晰。

    现在,是再次的积攒底蕴的时候。

    人家不是说了么,运气等于准备遇到了机会。

    他这就是在准备,以便到时候能牢牢的抓住机会。

    扯远了。

    由于缺少了冒险元素,在梦界每天就是杀杀怪、演演武,过的相对枯燥,因而显得有些不值一提。

    这就好像每天就是朝九晚五打卡上班,波澜不兴,没啥值得一题的故事。

    剩下点闲暇,周易选择逛清微山。

    魂力不够折腾了,但走走逛逛,还是允许的。

    他之前一再尝到过‘拾遗’的甜头,自然希望能再有斩获。

    然后就真还有。

    不经意的一瞥。

    咦?那块石头,怎么有一点点发红呢?红的不太自然,不像是天然的。

    他就走过去捡了起来,然后发现是一块残破的石头印章。

    碎裂了三分之一,不能用了,就被丢掉了。大概吧。

    他对这清微山上的所有人工造物都有兴趣,于是就研究。

    包括在显示中,用橡皮泥仿制,然后在纸上盖章。

    最后,他确认,这是一种他尚未掌握的符印。

    虽然由于缺失的较多,以他在符箓方面的造诣,根本无法补完,只能看个眼馋,但这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我去!敢情这画符,也能玩印刷糊弄人啊!”

    他之前不服画符是营生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整这玩意非常消耗灵力,以及魂力。

    他甚至已经考虑了技能熟练后,以及以合规格的朱砂黄表纸符笔为载体和法器,所带来的灵力和魂力的节约,但仍感觉算不过账。

    自用倒还好说,可售卖,这玩意得卖多少钱才合适?一般人家能消费的起?

    更关键的是,谁都有弱小的时候。

    初出茅庐的小道士,一天能不能成功画两张符?

    难道那个时候就开始流行啃老了?先跟个师父混个十年八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这道修的是不是磕碜了点?

    当然,要是参考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高等院校学习,十年八年倒也合情合理。

    可他总觉得,即便是那些大小进道观的,一开始也是以启蒙教育为主。识文断句,提高素养。

    大不了像现代半军事管理的那些学校般,加点专业料,早早的培养习惯。

    从这个角度看,他属于文化素养底子打的极为扎实的,就仿佛是秀才修道。

    这种情况下,还得十年八年才能自给自足,这就不是节奏慢的问题了,而是不像话。

    古人平均寿命就不高,十几岁就结婚生娃,生活节奏虽然慢,可各行业都是边学边用,学徒来了就是小工苦力,两三年头上往往就是很熟练的助手了,精明好学的,已然就差经验了。

    这么一比,这修道未免太高冷了,这营生,真正能养活自个儿之前,怕就饿死了吧?

    捡到符印之后,周易觉得破案了。

    符师正经画的符是一种。

    雕版印刷,又是一种。

    嗯,学好不易,学个坏能有多难,我上我也行!

    周易在一番尝试之后,真还就鼓捣出来了。

    毕竟有梦界,在那里操作,试错成本相对低。

    他将之比作超凡版的超算机。

    在现代地球,超算机就是一等一的研发力。

    各种模拟演算,算的七七八八了,实践操作,这就大大节省了现实时间、材耗、人耗等等。

    他也一样,现在梦界鼓捣,差不多了,现实里测试。

    之前给孟来财打电话,就是因为在梦界中出成绩了。

    现实中想要推进,想必也不会太慢。

    无非是因为当时气海开辟了没多久,也不是很急着用钱,他不觉得这个项目有资格挡了修行的道,哪怕是武道修行也不行。

    今天,借着这个机会,他觉得不妨试一试。

    开光符符印,然后跟猪肉检验的戳子似的,‘啪嚓!’一盖章,普通兵器装具,成了准法器了,这哔格抬升的,想想都美滋滋!

    于是他让部队的人帮忙找花岗岩。

    这种岩石本身的透水性好,也方便灵力通过。

    关键是,清微山没有多少种石头让他测试,花岗岩最多。

    这点要求部队自然高效的就满足了。

    直接从附近的石料加工厂买。

    石料厂的人还开玩笑的问:“咋?领导想看胸口碎大石?”

    石料运回来,周易直接抽出了那把秋水刀。

    列车上的对付劫匪,情急之下掌握了灵刀投掷。

    这招可以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灵刀,一部分是投掷。

    投掷主要靠念力锁定引导,以强化准度。

    灵刀则算是一种附能,令兵器加持灵力,锋芒利刃。

    现在,便用上了这灵刀之法。

    附加了灵力的秋水刀锋利无匹,再加上他的基础拳技本就是基础刀法,炉火纯青级别的刀法,威力巨大,坚硬的花岗岩,在秋水刀下,就跟豆腐一般,‘咔嚓!咔嚓!’就切割成了小块儿,截面平滑,比粗磨过的还细腻,也就比用油砂纸精磨的差一些。

    负责送料的官兵看的暗自咋舌,回头跟战友八卦:这对师徒,都有是有大本事的……

    刻符,同样得加持灵刀之法。

    即便如此,仍旧连着刻废了好几块。

    这是因为花岗岩的细部耐受性不同,在刻的过程中,会碎出一个豁口。

    豁口虽小,却令符文的纹理不标准了,这就废了。

    符印刻好,又要来橄榄油,并找个能承压的铁罐浸泡。

    浸泡时,周易释放灵力,进行融油施压。

    完成润泽,又将符印拿在手中,进行灵力渗透。

    前前后后耗时近三个小时,耗费的灵力,最够施展十次灵符术。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敢说一劳永逸,但以后用就方便了许多。

    接下来,还需要给这厚板砖般的印章加一个套子。防止灵力通过时,从四面溢出。

    这次周易选取的是来自异界的材料。

    通过编织手艺,令其像绳编般套在印章上,底部是章,顶部用来扣握和输入灵力。

    这种细藤在吸收灵力后,会形成膨胀,宛如那些在水里泡发了的物件般黏连成片,这样严密性就上来了。

    而它的另一特性,就是空气传导性差,接触传导性强。

    于是溢出的灵力加持在它身上,它会将至反馈回石料,而不是传导到四周的空气中。

    另外,这灵符印章,也是丰俭由人,输入的灵力多寡,效果也不同。

    当然,是有上限的。

    并且也符合小曲好唱唱好难的说法。

    如果比效果的上限高度,还是手动更牛哔,而且可以差距很大。

    但比下限,由于足够规范,又比那些初接触符箓之道的要强。

    至少它能保证有效性。前提是输入标准线以上的灵力,且压印过程正规。

    周易还特意调制了专用的‘金浆’。

    朱砂,金漆,这类制品,古代受限于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材料乃至成品,品相不稳定,价格还高。

    而在现代,却是轻易就能搞到相关记忆中所谓极品。

    配方自然是来自画符的相关传承。

    能以灵力在虚空中勾勒,也能加载在器物上,这是一整套,符箓的种类不全,但画符的基础部分,却是完整的。

    甚至包括正宗的黄表纸的制造工艺。

    蘸上金浆,灌入灵力,印章直接盖在装具内部的后背上。

    具体就在肩胛骨中央、手最不好够到的地方。

    盖章之后,细小的脉络拓展,像是微型的扩张,又仿佛根须延伸,周易也不晓得这个开光的过程会持续多久。

    他意识到加大灵力供给,或许能快些。

    但他克制住了自己的做法。他怕给的太多,闹出大动静。

    恶意的想,如果因为他,衍生出一个盖章行业,把人当成汲灵器+灵力电池,他得被多少武道人士诅咒?

    他甚至都能想到相关画面:某武道人士,受生活所迫,来到某处,走流程,像卖血一样卖掉自己好不容易积攒的灵力。

    更甚者,有专门的组织,抓捕那些无后台的,又或从外地来的武者,让他们强行输出,不合作就往死里打……

    人类社会就是这样,技术发明出来,往往首先尝试用于暴力。

    实力为尊,自然一切的核心,就是围绕如何提升实力。

    隔了一天,周易就发现,还是没能拿捏好分寸,这光开的多少有点过分了。

    装具表面,开始体现电镀特质。

    原本人家为了隐蔽性,专门做了亚光处理。

    这下好了,雪碧兑葡萄酒,又把糖份给整回去了。

    此时再穿戴上,就不是摩托车杀手了,而是2014版的机械战警。

    这只要不瞎,就能看出差异来。

    虽然这套NO·1已经被定性为纪念品(前提是周易当关底表现出色),可美化处理,还是做的有点早了呀。

    “它怎么了?”

    面对部队方面好奇多过问责的提问,周易也只能老实回答:秘术加持。

    对方顿时眼睛一亮:“能否通用。”

    “至少现在还不行。”

    “可否让厂房检测?他们有团队带着专业设备过来了。”

    “暂时还不行。”周易开始有些后悔自己的骚操作了。

    人前显圣确实很重要,但也分时候场合,这个时候其实貌似已经不需要装哔,装了,属于画蛇添足,自找麻烦。

    当然,这是他自以为是的想法和推断,其实这一装,装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