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皇极女皇

冷泡茶加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千千小说网 www.qqxs5200.net,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成都府衙中。

    听着那寥寥话语,张飞竟也叹了口气。

    “翼德有心事”刘备略有惊讶。

    张飞伸手虚点了一下

    “俺只是忽然想起来了羌人。”

    虽然张飞只是遥遥一点,但刘备也忽然间就明白了。

    羌人,或者说羌胡。

    三辅、雍凉,这片地界上的羌胡不计其数。

    孝武皇帝时,为了能够钳制匈奴,汉羌整体交好。

    到了光武皇帝时,匈奴内乱互相残杀,分裂了南北两部,匈奴南庭投汉称臣,并随汉军出击齐破匈奴。

    北匈奴有南匈奴制衡,并且再加上大汉的力量,北匈奴被抽的还不了手。

    这种情况下羌胡在满朝诸公眼中便逐渐失去了作用。

    赋敛羌胡、略人妻女只是常事。

    弱口被掳为奴婢,壮者倥偬于豪右之手,这才是常态。

    用孔明的话说便是,羌胡逐渐不再算个人了,至少很难算是汉人。

    这些事情,翼德如今应当感触会比较深。

    之所以关注这些是因为过两个月便要与孔明移师汉中。

    毕竟益州已定,接下来需经略汉中兼顾雍凉以图关中,若要干这些事,羌胡是必须要接触的。

    也是因此,孔明最近才专门每日花时间给刘备梳理雍凉的情况。

    用孔明的话说就是,羌胡安则雍凉安,雍凉安则足以定天下。

    也正是因为有雍凉羌胡这个前车之鉴,因此听翼德如此说,刘备也理解的点点头

    “这百济,反成唐之负担矣。”

    灭其国,十万之师足矣。

    但想要强镇其土,十万之师亦不得。

    他刘备,对此也要引以为鉴,一定不能重蹈覆辙。

    遥远朝鲜半岛的一次纵兵劫掠没人会放在心上。

    苏定方如此,李治更是如此。

    尤其在献俘太庙之后,李治便宣布

    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让高句丽就此消失了。

    苏定方带着俘虏十一月返回的洛阳,十二月李治便迫不及待宣布新的任命

    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契苾何力为浿江道、刘伯英为平壤道、程名振为镂方道,四路大军齐出,必灭高句丽。

    前方又起大军,后面李义府也再次忙活了起来,这也昭示着刘仁轨又要倒霉了。

    从隋朝征朝鲜开始,粮道一直都是走的海路,即先运送到山东,再经由黄海渤海运送到辽东。

    刘仁轨被贬黜后任青州刺史,督运粮草保障后勤属于分内工作。

    于是宰相李义府几乎是迫不及待发出了命令

    军情紧急,刘仁轨你要现在立刻马上往辽东和朝鲜半岛输送粮草

    刘仁轨看到朝廷的命令人都傻了,据理力争

    冬季是海上风暴的季节,现在出船,是想要我死

    刘仁轨的回复很有道理,但没什么用,因为都被李义府拦截了。

    并且朝廷这边在李义府的授意下,命令越来越急,语气越来越严厉。

    这种情况下刘仁轨不得不安排船只出海,然果不出李义府预料

    船队遇上了风暴,船翻了,粮丢了,民夫也有不少死亡失踪。

    在李义府的帮助下,这件案子迅速被捅到高宗那里,于是李治钦点了监察御史袁异式审查此案。

    此时因为长孙无忌倒台,李义府更加无人能制,直接跟袁异式打开天窗说亮话

    “君能办事,勿忧无官”。

    袁异式到了山东之后百般手段尽出,想要恐吓刘仁轨自杀以结案。

    但刘仁轨表示咱要守法,唐律怎么写咱就怎么判。

    于是最终案子再次闹到了高宗那里去,双方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辩论,最终刘仁轨被贬为庶民发配至辽东充军。

    也是由此,刘仁轨在朝鲜半岛才忽然发现我居然还有将才

    刘仁轨面无表情,称得上是无喜无悲。

    毕竟对他来说,如今经历的这一切仿佛还是梦中一般,不太真切。

    至于什么被宰相陷害,驱使船队出海,以及发配辽东充军

    自嘲一笑,刘仁轨倒是觉得这人生也颇为精彩,只是

    “这声音竟也说臣有将才”

    “也”李世民好奇,于是问道“还有谁竟能识正则之才”

    “上一位正是陛下。”刘仁轨老老实实道。

    于是李世民只能尴尬一笑,当时他还觉得以天子身份,如此说定能让这县令归心呢,结果

    “在陛下之前,潞国公称臣有名将之姿。”

    刘仁轨拱拱手,完全不顾另一边侯君集已经差点将脑袋埋在了地板里。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

    “潞国公竟还有识人之明。”

    实际上是咋回事大家都知道,因此也都有点忍俊不禁。

    杜如晦倒是还有空宽慰李世民一下

    “从刘正则之判来看,朝中亦有忠良,此辈奸人并不能独断。”

    “毕竟若这奸相能一人独断,失粮草之罪足斩。”

    听杜如晦这么说,李世民心里方才好过一点。

    不过一想到又是稚奴倾力养了这么个玩意儿出来,李世民就还是有点心烦意乱。

    “此辈奸佞,差点折损一贞观良臣”

    听到皇帝陛下这么正经的夸自己,刘仁轨倒是一时间有点局促了。

    杜如晦冷静指出了陛下言语间的漏洞

    “大家,贞观年间刘正则也不过官至给事中而已。”

    其中意思也很清楚了,给事中不过五品官,虽然五品以上诸事任免皆要陛下首肯,算是在陛下心里有个印象。

    但要说重用和良臣之类,那差的距离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远的。

    李世民哑然,但想了一下发现不管怎么辩解都有可能伤了刘仁轨的心,于是只能悻悻道

    “那还是朕未将其置于用武之地。”

    不过心里倒是有了猜测,若是无光幕所提点的话,刘仁轨杖杀都尉,多半会被他不喜。

    如此看来倒确实可能挺小心

    李世民飞速推翻了这个揣测,并打量了一番刘仁轨道

    “正则有翩翩君子之风,其将帅之姿,隐藏颇深矣。”

    刘仁轨顿时被迷得五迷三道的。

    而另一边,李世积笑着拍了拍苏定方的肩膀,再无介怀

    给你机会你也不中用啊,老弟。

    而最终刘仁轨能再次起飞,全赖苏定方临走时候往百济这个茅坑里炸的呲花又大又响。

    唐军在泗沘城劫掠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头,灭百济时唐朝征召了新罗作为仆从军。

    眼看主子如此,新罗也有样学样,开始了对百济的报复性劫掠。

    封建时代讲究一个师出有名,李治和苏定方对百济浑不在意的原因也是因为百济王室皆被迁至洛阳。

    一个王室都没有,伱说要反抗,谁来扯大旗

    就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机,倭国选择了加入战场,给百济人送上了此前在倭国当质子的百济王子,扶余丰璋。

    此时倭国的掌权者是皇极女皇,作为倭国历史上第二位女皇,皇极女皇从不欠缺野心。

    这位女皇甚至是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要征服中国的倭国人。

    经过大化改新之后,皇极女皇判断,倭国与唐朝争夺朝鲜半岛的时机已至,她不仅要大力支持百济的复国,还要御驾亲征

    扶余丰璋回到百济之后,此前已经归降唐朝的黑齿常之、鬼室福信、道琛等人迅速重新自立,奉迎王子,打出了复国的旗号。

    朝鲜半岛的局势堪称是瞬息万变。

    故而,得到了朝廷诏令老老实实以白身去百济充军的刘仁轨,感觉事态愈发扑朔迷离。

    刚一到百济,刘仁轨就得到了让他大惊失色的消息

    百济全境复叛,灭百济之后所置的熊津都督府已经名存实亡,如今唐军所能掌控的唯有一个泗沘城。

    而且同年,另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接踵而至。

    或许受长孙无忌死亡的余波影响,原定的熊津都督府老大王文度离奇暴毙,一时间百济群龙无首。

    就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北方高句丽还在和唐军打的如火如荼,熊津都督府的粮草运输线对北面的战争至关重要。

    于是在这种窘迫的局面下,李治一道诏书,死马当活马医

    复刘仁轨为方州刺史,并代任熊津都督府都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