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分封

渤海郡公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千千小说网 www.qqxs5200.net,最快更新晚明霸业最新章节!

    。大明如今真的不一样了,北方寒风习习,百姓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而南方的新领地,却骄阳似火,很多新加入大明的子民都光着身子,行走在街道上,惹得行政官员大为不快,将教化礼仪之事,放在了首位。

    这只有国土极其广袤的国家,才会有机会出现这种情况。

    大明进入徐梁时代已经许久,国家越发的稳固。百姓都念着当今圣上的好,对于圣人越发的维护。

    甚至民间已经进入了,谁敢说皇帝一句不好的话,百姓都能跟他拼命的地步。

    还是那句话,能够让国家稳定的帝王不少,但是能让政策惠及百姓,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并且家中余财越来越多的君主却没有几个。

    除了大明的开国之君和后世的那位,有几个皇帝,大笔一挥,将敢将土地永久性的赏赐给大明的百姓,而且赋税越缴越低,想要多开垦土地,还可以去蒙古和辽东,朝廷想尽一切办法给支援的?

    不想种地的,可以去城市和工厂里做工,收入也非常不错。

    以前谁都不敢生病,病了就得卖地。现在是,一般生病,年纪大的,国家给补助,年轻的,口袋里有银子,不用卖地也治得起。实在是治不了的病,也不用花银子,等死就行。那是命,归老天爷管。

    当初坐过皇帝,又被姐夫给赶下来的朱慈烺,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放松。

    因为他在位时,北京已经丢了,自己虽然在江南立国,但是朝廷十分不稳固,手下的大臣们争权夺利,将士们没有对敌之心,国家覆灭就在旦夕之间。

    虽然姐夫多了自己的皇位,但是国家总算是平复了。

    驱除鞑虏,恢复华夏,而且对内也逐渐荡平了贼寇。

    尤其是国家开始推广医疗和教育,这使得姐夫地位稳固的同时,也使得很多宗族意识到,他们是落后的一份子,让贤是对的。

    朱慈烺忽然又想到,姐夫这么年轻,就立下了赫赫的功绩,将来的大明岂不是越来越强?

    想到这里,朱慈烺只剩下崇拜,哪里有一丁点的怨恨。

    “慈烺,这是京师大学堂新造的地球仪,看出来有啥不同了么?”徐梁笑着对朱慈烺说道。

    朱慈烺盯着地球仪看了半天,忍不住说道:“这里怎么多了那么一大块,这里有不少小国吧?”

    “这里没有国家,而且已经是我大明的飞地了。朕将其命名为大明利亚!”

    朱慈烺瞪大了眼睛,看了半天,嘴巴差点咧到耳根子上,“这飞地看着也太大了,跟大明差不多大啊。”

    现在的大明刚刚恢复了,河套,蒙古、西域、乌斯藏、海西以北的奴儿干都司地区都还在控制之外,严格来说澳洲一岛的土地面积比大明本土实际控制区域还要大。

    “是的。”

    听闻徐梁准确的答复,朱慈烺更是激动的不行了,自己刚刚觉得自己的姐夫未来的作为肯定不止于此,人家就立刻做出了成绩。

    发现了一块,比大明领土看起来都要大的飞地。

    “不过土地贫瘠,能够种植作物的土地只有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只能放牧,还有三分之一无法利用。”徐梁顿了顿:“不过矿产丰富,尤其是铁矿。”

    大明利亚就是后世的某个总是跟大明跳脚的岛国,又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许多矿产的产出都是名列世界第一的。

    虽然以现在的开采技术并不能勘测开发许多矿脉,但最重要的富铁矿却已经发现了数处,而且还发现了露天铁矿,正可以助力大明的钢铁工业。

    “好,好,好啊。”朱慈烺连声道好,将地球仪放在一边。道:“那就恭祝陛下,将来有更多的飞地,那样我大明肯定日趋昌盛。”

    “哪有年年发现一块飞地的好事?”徐梁笑道:“慈烺,今日叫你来,是有事情跟你说,永王和定王也都不小了,虽然现在国家改了姓,但国号不变,朕继承的也是大明的国统,朕当初也说过,他们也是宗室,到了该就藩的年龄了…”

    徐梁是以崇祯女婿的身份做的皇帝,名义上来讲,这些崇祯留下来的崽子们,还是要管得。而且徐梁虽然觉得分封制落后,但是存在就有他的道理,徐梁并不想彻底的将分封制取消。

    朱慈烺可以不就藩,以臣子的身份做事,但是其他人却没有这个特权。而起徐梁也不会答应,将永王和定王这两颗炸弹,一直放在自己身边儿。

    整天在京师围着徐梁打转,徐梁也是很烦的。

    朱慈烺见到圣人问道此事,立刻严肃起来,说道:“如今国家新定,百姓困苦,让他们去就藩,岂不是要影响民间生计,如今百姓对藩王就藩之事,其实颇有怨言。”

    “你这是将朕当做吝啬鬼了。”徐梁道:“永王和定王都不错,长大了很多,朕就担心他们到了地方,只知道消遣玩乐,惹得御史们弹劾。”

    朱慈烺对这个道理十分清楚,小心翼翼道:“陛下要不将他们扔到大明利亚吧,反正离着大明远,没人管得着他们。”

    “那边地阔人稀,物产富足,正是立国之处。”徐梁点带头道。

    朱慈烺对于两位弟弟是有感情的。

    他确实舍不得他们离开,因为按照大明的惯例,他们一旦就藩,就轻易不能回京了。

    不过这确实解决了姐夫政治上的包袱。

    而且姐夫不会骗自己,让两个小家伙去了大明利亚,确实是去过好日子的,也算是自己这个做兄长的,没让他们受苦。

    “慈烺”,徐梁继续说道:“大明利亚土地广阔,朕最近让阁臣研究,派遣几个布政使司治理,并派一个总督镇守,如果你没意见,我会派永王去。”

    “永王确实不错。”朱慈烺忽然想到了军中的定王,自己这两个弟弟都在军中服役过一段时间,不过永王走出来的比较快。而且为大明已经开始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他的亲王帽子是自己挣来的。

    “定王要不要封在夷州,我大明的藩王不能光想着过好日子,也要为大明做些实事。”朱慈烺建议道。

    徐梁心中暗道:夷州的确离得近,但那里的生活环境比大明利亚可就差远了。

    报刊、奏疏上多报喜不报忧,然而徐梁却是拿到了准确的疫病、死亡统计。在夷州的汉人移民因为疫病而死者,高达一成有余。每十个人里就有一个病死的,这还是做了充分的医疗准备。

    这样的地方封给定王,真是没吃羊肉还惹得一身腥膻。

    “定王莫若就留在京师吧。”徐梁咬了咬牙:“等他再大一些,再封藩国。”

    朱慈烺知道圣人的理想是“非贤不封”,如果就此答应定王留下,恐怕自己的弟弟这辈子也没希望得封藩国了。

    “夷州若是不合适,朝鲜如何?”朱慈烺认为朝鲜比夷州贫瘠,所以算是退了一步。

    徐梁却觉得朝鲜要比夷州强许多,起码都是熟地,没有瘟疫横行。

    ——说实话,朝鲜实在有些不舍得封给他啊!

    徐梁心中这么想。

    朱慈烺可以跟他一起牵制其他宗室,那是因为血缘太远了。但是他自己这一脉,却不可能完全不管不顾。

    而且都是先帝的子嗣,如果不管不顾,那有些太说不过去了。

    徐梁又不是纯粹的造反起家,将崇祯一脉杀的干干净净的帝王。

    而且兄友弟恭,徐梁如果拿也算是自己弟弟的定王开刀,终究会留下不好的名声。

    ——还是得拿自己儿子立规矩啊!

    便宜这小子了

    徐梁笑着道:“那便将定王封在朝鲜最为富庶的汉阳城吧。”

    朱慈烺听到“最为富庶”四个字,总算放了心,又问道:“那朝鲜国王……”

    “李氏本就是郡王爵,为了让他们代为镇守才享受亲王礼遇。如今我朝既然派了宗室亲王过去,自然也就用不着他们了。”徐梁淡淡道。

    虽然说得有些阴冷,但朱慈烺也觉得颇有道理。论

    说起来,李氏朝鲜本就不该算是独立一国。既然国朝修了元史,就是承认了元朝的法统。既然大明承继的是蒙元的法统,那么蒙元退走之后,其国土自然就该由大明继承。

    朝鲜立国之初大约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请求册封,请求赐名。不过现在的朝鲜越发像个独立小国了,也该好生敲打一番,以免他们忘了本分。

    “就照此办吧。”朱慈烺点头同意。

    徐梁告退而出。

    ……

    定、永二王的封国通过了内阁下达部议。

    部议结果自然认为朝鲜近而澳洲远,以朝鲜封先皇嫡子而以澳洲封庶子,这是亲疏有别,符合礼制。只是国民对于大明利亚并不了解,而且对参军的永王颇有好感,所以惋惜之情溢于报纸。

    定王此时却骑着马在大漠上奔驰,兴奋地哇哇直叫,放肆地学着蒙古人的呼号声,将鞭子凌空抽得啪啪作响。

    因为西北战略的需要,各地讲武堂学生见习、拉练的方向都放在了西北的漫长边境。定王在年前就跟同学们到了张家口外骑兵第一军报道,成为一名见习参谋,归属于骑兵第一军军部。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京师讲武堂的地域优势,却不知道这是因为整个京师讲武堂都沾了永王陛下的光。就算给大都督府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让皇帝陛下的幼弟身临前线,整日与蒙古游骑兵搏杀。

    “见习参谋少尉朱慈炯!军长有令,速速返回军帐!”

    远方驰来一骑传令马,高声喊着。

    定王勒马止步,与同行的几个参谋展开地图,查看今天地形勘察的进度,有些失望。

    “今日还有三十余里没有勘察核对,这就回去么?”定王问道。

    传令兵纵马跑到定王面前,道:“军长命令少尉回去,没说其他人一起回去。”

    几个参谋一合计,道:“少尉就先回去吧,剩下的工作交给我等便是了。”

    定王无奈,只好跟在传令兵后面,纵马返回军部大帐。

    现在骑兵第一师的军部已经设在了察汗淖附近,在张家口以北两百里。

    虽然大都督府对骑兵第一军的期望是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但这种要求对于注重阵列的集团冲锋型骑兵而言显然有些过分。所以现在骑兵第一军并不能做到神出鬼没、日行百里,甚至还需要固定的补给路线,导致扫平漠南蒙古的作战计划进度迟缓。

    定王回到军部,先在大帐外摘了盔帽,拍去上面的沙尘,大声道:“骑兵第一军见习参谋前来报道!”

    “进来。”帐篷里传来陈文庆沉稳镇定的声音。

    定王这才挑开帘幕,大步走了进去,却发现里面除了军长陈文庆之外,还有一个身穿棉布军装的陌生少校。

    那位少校见了定王,连忙站了起来,主动行礼自我介绍道:“本官是大都督府总参谋部初级参谋王舫,特来递送一份公函。”

    陈文庆看了一眼定王,转头出去了,只留下了那林少校与定王两人。